مقالات رأي

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意义

 

 

纵观人类发展历史,文明繁荣从来都是在交流互鉴中形成的。作为拥有五千年延续性的中华文明,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,不仅滋养了自身生命力,更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注入深厚动力。在当今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背景下,这一进程被赋予更为鲜明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。
中华文明交流互鉴为化解全球矛盾提供宝贵思想资源。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“文明冲突论”论调挥之不去,全球治理面临多重赤字。以“和而不同”“协和万邦”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文明,历来将文明差异视为相互丰富的动力而非冲突的诱因。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,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,中华文明始终追求平等对话与共赢合作,为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坚实思想根基。中华文化蕴含的“和为贵”“亲仁善邻”等和平理念通过交流传播至周边国家,助力东亚、东南亚地区实现长期和平,为化解冲突、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
 


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强大动力。文明因互鉴而兴盛,人类进步得益于多元文化智慧的融合,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动的历史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真理。隋唐时期,日本遣唐使汲取中华文明精髓,推动“大化改新”全面社会变革;明末清初,欧洲天文、数学等知识传入中国,拓宽了中国学者的认知视野,而儒家思想传播至欧洲,深刻影响启蒙运动,甚至被融入《人权宣言》的精神内核。当今中国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,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成果,既丰富了全球文明内涵,更为解决经济复苏、生态保护等共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。
中华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根基。倡导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以文明交流互鉴为重要内涵。中华文明追求的“天下大同”,与这一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,彰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。通过全球文明倡议等举措,中国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,鼓励各国取长补短,共同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。在交流互鉴进程中,中华文明既吸收其他文明精华,也向世界贡献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态观、“诚信互利”的处世哲学等独特智慧,助力凝聚共担责任、共同发展的全球共识。
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,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历史脉络的传承,更是时代呼唤的回应。它以实践经验证明,文明通过沟通互鉴能够实现和谐共生、共同繁荣。当世界站在历史十字路口,推动中华文明交流互鉴,必将持续在增进国际友好、促进人类进步、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,为人类文明的光明未来贡献力量。

邓文钱,博士,齐鲁工业大学副教授;
范新刚,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理论研究哲学社会实验室研究员;
[email protected]